- 作者:
- 来源: 标识资讯
- 日期: 2013-03-07
- 阅读: 2260次
视错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它是在环境及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视觉影像 。人进入到一个城市,有8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的观察将收集的视觉符号信息传达到大脑。要到达城市的目的地,就要由城市中的道路、路标、城市标志性建筑、一系列的导向标识等视觉符号的引导,才可以到达目的地 。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如果在观察到的导向符号与现实出现一些视觉偏差,人就很可能被误导,偏离方向。因此科学地研究视错觉对城市导向设计的影响,对城市建设及导向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城市建筑标志物
建立明晰的城市导向,首先要从城市建筑规划入手,单纯依靠几个导向牌或导向标志是不能够完成城市导向任务的。 凯文·林奇在其《城市意象》一书中,将城市中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作为构成城市意象的5个要素 。在现代城市建筑时,作为构成城市主体的建筑物常因缺少特色造成识别误导。而走在现在的一些城市中,很多街道与建筑似曾相识缺少明显标志物确定方位,这也就是当今中国城市面对“千城一面”的问题,这一状况使得城市的个性化缺失,难以识别。例如现在的北京城,街道宽了,房子高了,人变多了,车也乱了。到处是高楼,北京跟南京跟上海没什么区别。以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在努力保留传统民居和城市特色的同时,建起了一座座标志性建筑物,鸟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等特色建筑,为城市增加了很多易识别的地标。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具有通透感的形体, 改变了摩天大楼单纯柱状的形体, 丰富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布局,增加了此空间区域的可识别性,此外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运用古典建筑牌坊与现代建筑墙面巧妙结合, 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以独特的形象成为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名片”。
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内涵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从中可以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向外界标示城市独特存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改变。这就要求其外形设计必须个性化,最好能体现地方特色,避免与其他地方的建筑雷同。而且,建筑不但本身要有原创性和独特个性,还必须与周边规划协调发展,形成相互支撑的功能和景观格局。因此在城市建设之初要进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规划;注重维护好历史传承;找准城市的准确定位。只有定位准确,在建设城市时才有一个统一风格与格调,才不会盲目学习其它城市的人为风格样式,更注重把握好自己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张扬城市个性。城市建设也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料,并巧妙结合人文建筑物营造出富有特色、识别性强的城市环境。
2、道路坡度及地面文字标识透视错觉
道路作为重要的城市导引网络的一部分,其构成包括道路的设计;车辆与行人道路导向牌的设计;路面导向符号与标志的设计;路口指示灯的设计等。道路坡度错觉指在下坡中坡度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实际上还在下坡) ,却有变成上坡之感,这时若在没有交通标志的坡道上就麻烦了,驾驶员很容易误以为是上坡而去加油门,易使车辆失控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魔鬼公路”,既是由于道路建设时没有考虑到特定光线与环境下的视错觉而造成的。使峡谷中一条很普通的公路成为“吞人”的魔鬼公路。
地面文字标识作为道路导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机动车交通路面上,起到提示、识别交通行为的文字视觉符号。地面文字标识透视错觉,重点指车道路面字体,由于车速较快,司机所看到的字体与实际的字体有差异,造成视觉识别误差,易导致交通事故。避免错视就要求在字体设计时考虑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有意识地将近处字体缩小,而放大远处字体。
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路面上张贴的奥运专用通道标志的五环不是常见的正圆形,而是长椭圆形,对标志的变形正是考虑到了行车者的高速运动视线而特殊设计的
- 联系方式
-
深圳市和泰标牌有限公司
手机:13622367588
Q Q:1587089559
联系人:叶先生
邮箱:szhtbp@163.com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广深路沙井段171号